蒲松齡(1640-1715),明崇祯十三年—清康熙五十四年),享年七十五歲,字留仙,身長七尺約爲(1.83米),又字劍臣,別號柳泉居士,世稱聊齋先生,清代傑出文學家,小說家,山東省淄川縣(現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)蒲家莊人。出身于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。19歲應童子試,以縣、府、道三考皆第一而聞名籍裏,補博士弟子員。但後來卻屢應省試不第,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。爲生活所迫,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,爲其做幕賓數年之外,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,舌耕筆耘,年近40年,直至71歲時方撤帳歸家。1715年(清康熙五十四年)正月病逝。.郭沫若對他的評價是“寫人寫鬼高人一籌,刺貪刺虐入骨三分”
蒲松齡一生熱衷科舉,卻始終不得志,72歲時才補了一個歲貢生,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觸。他畢生精力完成《聊齋志異》8卷、491篇,約40余萬字。內容豐富多彩,故事多采自民間傳說和野史轶聞,將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、社會化,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愛憎感情和美好理想。作品繼承和發展了我國文學中志怪傳奇文學的優秀傳統和表現手法,情節幻異曲折,跌宕多變,文筆簡練,敘次井然,被譽爲我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。魯迅先生在《中國小說史略》中說此書是“專集之最有名者”;郭沫若先生爲蒲氏故居題聯,贊蒲氏著作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,刺貪刺虐入骨三分”;老舍也評價過蒲氏“鬼狐有性格,笑罵成文章”。
《聊齋志異》書成後,蒲松齡因家貧無力印行,直至1766年(清乾隆三十一年)方刊刻行世。後多家競相翻印,國內外各種版本達30余種,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、鑄雪齋本等,近20個國家有譯本出版。全國《聊齋》出版物有100多種,以《聊齋》故事爲內容編寫的戲劇、電影、電視劇達160多出(部)。?
除《聊齋志異》外,蒲松齡還有大量詩文、戲劇、俚曲以及有關農業、醫藥方面的著述存世。計有文集13卷,400余篇;詩集6卷,1000余首;詞1卷,100余阕;戲本3出(考詞
九轉貨郎兒、鍾妹慶壽、鬧館);俚曲14種(牆頭記、姑婦曲、慈悲曲、寒森曲、翻魇殃、琴瑟樂、蓬萊宴、俊夜叉、窮漢詞、醜俊巴、快曲、禳妒咒、富貴神仙複變磨難曲、增補幸雲曲),以及《農桑經》、《日用俗字》、《省身語錄》、《藥崇書》、《傷寒藥性賦》、《草木傳》等多種雜著,總近200萬言。
依據八字理論
15年乙未羊『必須』避開『農曆』的十二月,該月與羊年相沖
羊年出生寶寶在,『農曆』一.
二.
四.
五.
七.
八.
十.
十一月份爲好
祝
平安健康!
都說本命年比較衰
但是虎年都不生孩子了嗎?
想開就好
擔心子女變凶悍父母不敢生“虎嬰”
由于擔心虎年生下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辣妹或悍夫,新加坡許多華族夫婦紛紛在虎年“停産”,以至于造成1998出生的“虎嬰”比前一年的“牛犢”減少了近3000人。
據新加坡移民與登記局的統計數字顯示,1998年1月至11月期間出生的華族嬰兒只有26534人,比1997年牛年減少了2789人。而在1986年的虎年,嬰兒出生數竟比1985年減少了4000人。
有關專家認爲,在十二生肖裏,最凶的動物是老虎,所以許多人誤以爲虎年出生的嬰兒長大後會脾氣壞,對父母不孝,特別是“虎妞”,將會變成辣妹,難以出嫁。其實這種迷信想法是沒有任何根據的。據報道,也有一些華族夫婦不信邪,照常在虎年生育。他們認爲,虎年生孩子反而更好,因爲人數少,競爭也不會那麽激烈,對孩子上學就業都會
有好處。(摘自《北京青年報》)
迷信來的,本人就是屬虎的女性。同年的同學也有一大把是女生,都過得很好。不可能說哪個生肖不怎麽好,這年就不會有小孩出生。
那你就說幾個虎年出生的人,說說他們的好處,身邊應該有很多虎年出生的人吧?唉,真的沒辦法,怎麽這個年代還能有這麽多的說法呢,只要是孩子都是好的!!!